2012年6月8日星期五

第二章 地球全史1 (5) 月的誕生


月的誕生 (456000萬年前)

那麼終於到了地球的衛星月球誕生的時候了。關於月之創生,恐怕要用上50小時以上的時間去談,但因為是在其他次元的工作,就只作簡單的記述。我實在被那壯大的映像和創造的原理為之驚嘆,但以現在人類的理解來看,是沒意義的。這50小時的部份大都是初期的階段,我就只探究月球在物質世界的創造。例如其中一部份是說月球是一與地球擦身而過的巨大行星,仍未穩定下來的地球的地幔將那行星拉著,沈到地球的地核處,又因反作用力而從地球飛出月球的部份。

因為這一部份有很多矛盾的地方,我一直在研究,結果發現那些矛盾是以現今的地球的標準來說的,在這裡簡單寫一寫吧。我研究了的是:

1, 接近地球的行星的相對速度與對地球的接近角度

2, 行星的大小和質量

3, 地球與那行星的最接近距離

4, 月球飛出地球時的速度 (逃逸速度)

5, 那行星是由哪裡來、又是正去哪兒,現在又在哪裡

6, 只是靠凹下去的反作用力是不足以脫出的,那力量是從何而來呢

7, 直到最接近為止的時間與月球的脫出時間


我主要是重複問著這些問題,直到有能夠接受的答案為止一直在想,最後卻放棄了。例如現在地球的逃逸速度 (一物體能由地球飛出宇宙的速度)約為16 – 17km/s,但那時月球飛出地球時的速度是每秒4 km,只是現在的4分之1以下。像這樣的矛盾這兒那兒都有,便浪費了很多時間。上面是絕不會說「這些問題是這兒出錯了,那樣問就行了」等話的。我直到找到出錯的地方前,似乎是完全不會有所進展。即是說「不能給我超越我知識的東西」,怎樣也想知道的話,上面就說「改變問題的內容吧」、「問得準確一點吧」。

例如剛才的逃逸速度,實際上月的創造是在魂魄界進行的,與物質界的地球的物質波動當然是不同,距離與時間、速度與質量、重力的意思與概念也有不同。

因此月的創生的狀況是難以被寫出來的。這書中的地球的記錄是由月球被造後開始的,所以就說這之前的事是「神代」的時代。

456000萬年前,月球從地球飛出來的同時,地球的記錄就轉移到物質波動等級的世界中,然後溶在紅色的泥漿裡的地球的溶解循環,再一次重複。地球表面溶解成泥漿狀的狀態下,伴隨月球飛出地球的現象,也不是單純的重複著那循環。然後經過6000萬年,地表就開始形成了地殼。地表仍是什麼都不存在,高度有9000米的山就到處可見。這些山是有著奇特的形狀,是像屏風像的扁平狀的山。這像是地球的地殼的皺紋,是因地殼柔軟和其移動速度而形成的,因而易崩塌,重複著形成與崩解的過程。

426000萬年前,化學物質的雨水降下,伴隨著化學物質而落下的水形成了海。氣溫平均有200度左右,在灼熱的地下的水會立即被蒸發掉。

在這之後的10億年,地球的地磁與環境都變得安定。那時,特別是40億年前左右的地球上到處都能看到極光。那不是像現在的如布簾般的纖細極光,而是接近發光現象、像爆炸一般的極光。原因應是地磁仍未安定吧。

406000萬年前,海就形成了。這不是化學物質之海了,而是以水為主要成份的海,但仍是黏黏的、像劇毒湯般的海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