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6日星期三

第二章 地球全史1 (4) 太陽系行星的消滅


太陽系行星的消滅 (465000萬年前)

465000萬年前,有一個太陽系的行星被消滅了,那是在木星與土星軌道間的行星。那是在太陽系行星被造時所創的一個行星,但因為在構造上有瑕疵而被爆破了,是使用了核融合炸彈去破壞的 (說是核融合,但不是以氫的核融合,而是以更重的物質的核融合)。進行爆破的是JUMU。我問他們為什麼不用小行星之類的去撞破它,答覆是因為那時在土星中有著與地球不同的進化系統的生命體在,為了不干涉其生存,必須要將之完全粉碎。在土星中生息的是一種像阿米巴狀的無定形生物,最小的大小約有1厘米左右,但聚集起來就能變成數千倍以上。對他們來說那也是一種的進化。以共生來增加生存的可能性,並在共存中保持秩序,是進化中的一個要點。土星表面大部份都是氫 (約有8000公里的厚度),在下面是壓縮了的濃厚氫與甲烷、丁烷、氨 (ammonia)等液體、固體化形成的地表。那些阿米巴狀的生物是黏在這地表上生存的,而現在已經移行到不同的階段而不再存在了。

然後過了2000萬年、約在463000萬年前,火星與木星間果然也有一個行星被破壞。那是一個約有火星的3分之2大小的行星。這行星的組成與形狀都很好,但因為與火星重疊了,就以「不需要同樣的星球」的理由而被消滅。它就是被隕石撞擊而被消滅,殘骸就成了現在火星與木星間的小行星帶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