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3日星期五

第五章 地球全史2 (12) 最大的恐龍


史上最大的恐龍 (白堊紀)

直到現時我都是只探究在化石中被發現的恐龍,實際是又是如何呢?能在化石中探究的恐龍實際上只是全體的一小部而已,未被發現的還很多,但以能成為化石的機率來看,或許也是當然的。

首先我嘗試去找出最大的恐龍。原來那不是在地上,而是在海中。是頸很長的恐龍,全長有120米,體重約有50噸,在太古的海中優雅的游著。牠們主要是在白堊紀後期存在的。

地上最大的恐龍

那麼在地上最大的恐龍又有多大呢?現在一般是說長頸龍系是最大的,但是在當時似乎並不是那麼的一般。地上最大的恐龍全長30 - 35米,外形是很大,看一眼就像是眼鏡蛇,鐮刀狀的頸抬起後,能在森林中快速的來回轉動。基本上是像蛇般是以腹部的鱗蠕動運動來行走。其餘不是眼鏡蛇形的,也有像普通的蛇般的形狀 (大小約有30米左右)


這蛇恐龍棲息的森林很廣大,而在那兒的植物也很巨大。一個森林大約有30頭這樣的巨大的蛇恐龍棲息著,一個森林是指約為1000公頃左右的面積 (1公頃 = 1萬平方米)。森林是很廣闊,但因為這恐龍很大,對於其他在這兒住著的生物也帶來很大的衝擊和威脅。

這恐龍很長,體重卻只有10噸左右。由臉到胸部真的像是眼鏡蛇般有著很薄的皮膚,因此牠的體重不及其他恐龍。所以雖說是最大的恐龍,但可能正確一點說應是最長的恐龍。胸部是有著像毛蟲般的鱗,柔柔軟軟的在動。雖有著眼鏡蛇的體型,但實際上也是有小小的手和腳。雖不知道是退化了還是原本就是這樣,移動就是以蠕動方式進行,偶爾也會以手和腳撐起來移動。頭的部份也有像眼鏡蛇的花紋,看不出哪個是眼哪個是鼻,但是能看見小小的眼。與爬蟲類的蛇的分別是呼吸代謝是氮代謝,外表中腹步是滑滑的,背部就有像牡蠣的殼。眼鏡蛇恐龍是有很多不同的變種,雄性的頭上是有著像雞冠的東西,一眼看上去像是一個箱般四方的東西,那是什麼雖然不清楚,頭在轉動是會發出奇怪的聲音,似乎是用來識別個體的構造。而那裡也會發出費洛蒙吸引雌性。食性是肉食性的,會吃小動物和蛋,基本上是吃掉下來的東西。這時代中食物很豐富,草食恐龍就當然的了,肉食恐龍也幸運地有著恐龍與其他動物的新鮮的屍體到處橫躺。這眼鏡蛇恐龍也會吃屍體,但其他恐龍可說是以屍體為主要食糧。

這蛇恐龍是一種主要的恐龍,但為什麼完全沒有化石呢?牠們棲息的地方是在森林,是與我們想像的通常的恐龍棲息地域不同。恐龍們似乎也是分了區來住的,而大陸的變動就令他們的棲息地沈到海中,所以牠們所身處過的地方現在在海中。印度洋的地底的泥灰層就留下了化石。我問上面現在地上有沒有化石,似乎在亞馬遜的森林地帶的由腐朽植物積聚而成的地層下能發現,但卻是「誰都沒法掘出來吧」。

而在之後出現的暴龍 (Tyrannosaurus, T-rex)在恐龍之中絕對不是主流,數目上與其他相比也應是非常的少。那為什麼牠在考古學中和坊間都那麼受歡迎呢?當然那像是恐龍的體型是會令誰都被牠吸引。而為什麼暴龍的全身骨格會是逐一被發現的呢?我對這裡進行了探究,原來那果然是JUMU的所為,是有意圖的做的。

他們是有著站在對我們人類來說的地球歷史這一觀點下,將有著整合性的歷史由「蛇恐龍」移至「暴龍」系的恐龍的意圖。恐龍計劃是耶和華El lante、昴宿星團的ϕ與一部份JUMU的人開始的,但JUMU之中也有人想用自己的做法,希望順應地球的循環,在自然的環境中養育恐龍。那就是蛇恐龍的系譜了。本來這種蛇恐龍是有著自然的進化系,但因為時空被弄得太過份了,為了欺騙人類的意識,就用了較易操作的暴龍系去嵌入「恐龍」這存在 (如果沒有了暴龍,操作就會很困難)

蛇恐龍是在約10億年前開始存在的。最初是由海中像海蛇與山椒魚的生物上了陸地,以變成像蚯蚓的小蛇開始的 (我問了他們為什麼要做蛇恐龍,答覆為「沒有很深的意義,只是造型有趣」)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